首頁法王開示龍欽巴七抉擇見 三-2《法王開示3 》

 

好了,我們剛才講的……..大家一定要記得,否則你們就不懂得唯識學。

第一個是遍計所執性。遍計所執性,這是在唯識學,也就是《解深密經》裏頭,佛陀把智性用三種,三種名詞作代表。

遍計所執性,也就是說,妄念是遍計所執,所謂遍計就是普遍的遍,「計」就計算的計,執就執著的執。

「遍計所執」就是眼睛看到了,聽到了,於內心就立刻產生欲念執著心。眼裡看到了高樓大廈,看到了男男女女,看到長的漂亮的女生起歡喜心,是不是內心裏頭就產生了欲望、執著,那是不是一種遍計所執?看到賓士車,賓士好;看到BMW,讚;TOYOTA,TOYOTA就差一點,是不是?是不是遍計所執?眼睛所見、耳朵所聞。音樂好聽,因為這是流行排行榜第一名,那個音樂難聽,擺到夜市裡沒人要。是不是有分別執著?

所以身為一個輪迴界的眾生是不是很容易遍計所執?眼所週遍,環境裏的任何東西我們都會執著,而這種執著個性,這種智性就叫作「遍計所執性」。

這是一種智性,既然是智慧的智,那這種智性,算不算一種智慧啊?當然也是。你們不要以為這個不是,那麼法王問你們一加一等於多少?哦,等於二。這是不是一種智慧,至少環境裡學習來的也算是一種智慧,所以這叫偏計所執智性。但在解深密經裏所講的,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妄念?因為你們執著一切嘛!是不是一種妄念?當然也是。
第二個,是「依他起性智」。 依他起性就是說,我看到甲啦,因為甲很順眼,所以他所講的話我都認為很好聽。譬如說張惠妹來了,哦張惠妹唱歌好聽,可能連她的衣服都值錢,對不對?最近不是有費翔的故事嗎?費翔的故事鬧的很大這就是什麼?典型的依他起性智,為什麼?如果這一根毛髮不屬於費翔的,那當然不值十五萬,對吧!是不是依他起性?

好了當然法王舉的例子很白話,大家聽了也許覺得整件事很可笑,然而你們更足以知道,「依他起性智」也是影響我們很嚴重的一種智性跟妄念,因為眾生真的依他而起執著性,於是對人有愛恨分別心。

譬如說我們崇洋,喜歡西方白人,對於印度、非洲族裔,嫌黑嫌醜,對不對?這是不是一種「依他起性」?因為整個社會環境的價值觀「依他而起性」?這會進入我們潛意識裏頭,是不是會進入潛意識,然後帶入到下一世?也就是一種業識,產生業力執著的分別妄識。如果你們依順著這樣的業識時,你們就會得到一個什麼?業果,也就是說會有個果報,很多的果報都是「依他起性智」。 所以一個是「遍計所執」,遍計所執是你的眼睛、耳朵等六識接觸、聽聞所產生的判斷執著;「依他起性智」是已經從這個聽聞之中在做什麼?一個歸納、總結,產生了一種習性。所以現在你們可能沒有親眼見到,沒有眼觸耳聞!但是憑想像,就能產生歡喜心,是不是「依他起性」?這已經超越「遍計所執」智性,這樣解釋理解吧?譬如說我們沒有見過比爾蓋滋,想像到比爾蓋滋的財富,你們馬上歡喜。那是不是「依他起性智」?

第三個是「圓成實性」。 這個圓成實性是什麼?自己本來的如如不動的佛性,這叫「圓成實性」。圓滿、成熟、不二、真實所以叫「實」。而它的智慧、本性,就叫「圓成實性」。

就像大圓滿我們講大圓滿是什麼?「卓巴千波」,圓滿、無罣礙、無障礙、無法再解說,沒有辦法增一分也沒有辦法減一分,所以「圓成實性」也正如大圓滿的涵義。

那麼「圓成實性」所涵蓋的就是如來本然的真如佛性,而這三種智性組合起來就是唯識學所講的八識。這樣了解嗎?

那麼相對應的,再給大家灌輸一些佛學知識。在《楞伽經》,有人又翻譯成《入楞伽經》或《楞伽經》。佛陀在裏頭也談到了三種智性。一個是「妄想智性」,這妄想智性就對應到了遍計所執性。妄想智性就是遍計所執性,我們剛才不是講遍計所執就是虛妄嗎?是不是這樣?因為眼所看到的心就起歡喜,甚至於帶入夢裡,這是不是一妄想執著,業識污染?佛陀講這是虛妄的,是妄心所造。

「依他起性智」在楞伽經裏面的解釋就是「緣起智性」。 是不是一個因緣的緣?緣起,依循因緣所產生的一種智性,因為費翔,所以捨得十五萬,這就是緣起,又稱為「依他起性智」。法王在這裡所給你們灌輸的不只是佛慧,還包括了佛學名相與術語,這是為了你們將來在解經上能夠融會貫通。

那麼「圓成實性」在《楞伽經》就講什麼?「成所智性」,本來俱在的成所智性。法王再這樣講,前面的妄想智性,緣起智性,在中觀來講就叫「緣起」,後面的成所智性或者圓成實性在中觀講就叫「性空」。這樣大家是不是把如來藏、唯識、中觀給貫通了?

第一個,唯識學主張的是來自於於《解深密經》,《解深密經》講什麼?遍計所執性、依他起性,這就什麼?緣起的部份。講那個佛性叫什麼?圓成實性。這就什麼?中觀學所謂的「性空」。對吧?

第二個,為什麼要講《楞伽經》?因為它是如來藏思想的最重要的大本營,如來藏思想是從《楞伽經》出來的。所以《楞伽經》怎麼講?講妄想智性,講緣起智性,這個都是什麼?中觀思想所講的「緣起」。那麼後面再講「成所智性」就什麼?「性空」,這樣了解嗎?而成所智性其實就是如來藏。

所以這三部經:《大般若經》、《解深密經》,還有什麼?《楞伽經》,是學佛的人最重要要所要選讀的。而這三部經剛好引發了三種思想:中觀思想,唯識思想,如來藏思想,這樣了解吧?現在你們就知道 法王為什麼要給你們上文言文課,因為要把它貫通起來,這不就是我們所要講的龍欽巴七抉擇見的主要主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