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法王開示龍欽巴七抉擇見四 《法王開示4 》

 

 

佛陀說,眾有三種。(衪對伽葉說)

眾有三種

第一個:犯戒雜僧。

什麼叫犯戒雜僧?

「若有比丘雖持淨戒」。如果有比丘他自己修行而且肯守戒律。

「為利養故」。但是為了賺錢,為了想要供養。

「與破戒者坐起行來」。他旁邊的同門是犯戒的他知道,可是我為了要賺錢。

跟他共相親附,同齊事業,是名破戒,亦名雜僧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旁邊的喇嘛或者比丘是犯戒的你知道,不可以跟他共同做事業,不能跟他共同坐在一起,要把他趕出僧團。如果你不把他趕出僧團,這叫犯戒雜僧,你跟他在一起就叫犯戒雜僧,你已經不是僧寶了,叫雜僧,像雜菜麵一樣,雜僧。不單如此,連你也犯戒,所以叫犯戒雜僧。這樣了解嗎?

第二個:愚癡僧。

「若有比丘在阿蘭若處」。阿蘭若處就是寂靜處。

「諸根不利」。他的根性不是很好。

「渾頓懵懂」。神智不清的意思。

「少欲乞食」。很少的欲念,然後單靠乞食、托缽為生。

「於說戒日」。於說戒日就是說戒律的日子。

「及自恣時」。就是自己在懺悔的時候。

「教諸弟子清淨」懺悔。他告訴大家要守戒要懺悔,他自己也守戒,但他不是利根器。也就是說自己的智慧不是很高,雖然自己也是少欲,很少的欲望,而且是乞食,他沒有積蓄不淨的財物哦!這樣已經算不錯了吧!守戒但智慧不高很迂腐的比丘!這樣可以吧!算是笨笨的比丘就對了啦!白話文講的比較清楚。

「見非弟子多犯禁戒」。可是他看到非弟子犯戒哦!他自己的弟子要求要守好戒律,而他自己亦守戒,可是非弟子,也就是別的弟子犯戒,或者別的教派弟子犯戒。

他「不能教令清淨懺悔」,他不能夠叫他們清淨守戒。

「而便與共說戒為自恣」。還跟他們共說戒律的時候,只知道自己懺罪卻不管別人。

「是名愚癡僧」。這是很愚笨的蠢僧,這樣了解嗎?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法王當然不是個愚癡僧,菩薩的智慧自然很高嘛!自然不會做個愚癡僧。大家看到的是法王的弟子犯戒法王會指責他,別教的弟子犯戒法王一樣指責他們。原因是什麼?因為我不是個愚癡僧。不是我講的,佛陀講的。這才是清淨守戒的修行人。

如果說我自己的弟子犯戒我指責他,別教的弟子犯戒我卻視若無睹,請問我還有什麼資格來跟你們說戒律,請問這個人是怎麼樣?是非不明嘛!這哪裏是修大乘菩薩道的,簡直是修小乘的嘛!了不起是個自了漢,對不對?更何況大家應該知道,金剛具誓巧連環,所有密乘弟子是不是都共一誓詞?都是蓮花生大士的弟子,所以 法王不但講,你們做弟子的犯戒法王要講,法王要罵;別教弟子犯戒法王也會罵。

當然了,有人就跟法王講:「管自己家的事好不好?我們的教派跟你那一教不一樣,為什麼講到我們這一派?」因為很抱歉法王不想當愚癡僧,請問又有那一個佛教教派不用守戒的?這樣理解吧?

相對的,看看現在的佛教界,如果發現別人在犯戒,而你卻充耳不聞也不去指責指正來挽救佛律,卻還有臉口口聲聲在跟人家談戒定慧,像這樣自私的比丘全是愚癡僧偽道學。這不只是 法王所講的,而是佛陀所講的。其實法王已經講了很多,不只是私下講,現在更公開呼籲,這才是正知正見,這樣理解嗎?

第三個:清淨僧。

若有比丘僧,不為百千億諸魔之所沮壞」。你們要知道一個清淨守戒的比丘,護持正法的比丘,自然會有百千億的諸魔來破壞他,魔王絕對不想讓你破壞他的好事,尤其末法時代正是他逞威風的時候,他會來破壞你。

「是菩薩眾本性清淨」。因為這樣的清淨比丘必定是個大菩薩所化現的,菩薩性本性清淨自然不能同流合污。

「能調伏如上二部之眾」。他能夠用理說也好,指責的也好,調伏這些犯戒者。

「悉令安住清淨眾中,是名護法無上大師」。這樣的比丘叫什麼?護法無上大師。各位,.這樣理解了嗎?

你們很少聽到這部經,為什麼?因為沒有人願意講,而且他們還很遭糕,說我們不應該去討論出家眾的戒律,如果出家眾的戒律講多了,人家會不恭敬出家眾。有沒有聽過這個說詞?魔王為混亂眾生,自然不願大家談戒,如此假比丘才可以顛倒是非敗壞佛法,那我們乾脆不要讀經好了,為什麼?涅槃經也不須要讀,佛陀的最後遺教我們不談,還談些什麼?因為涅槃經讀下去,出家眾的戒律自然彰顯, 法王不可能不教你們的,因為三藏十二部正法就是經、律、論這三藏,對不對?律就是專門講戒律,…..不論又怎麼辨真偽?大菩薩又以何行道來約束調伏那些人的行為?以正視聽?你們告訴我。

現在的末法時代,大家已經一窩蜂搶錢、募款,經營媒體搶功德著功德魔,魔王正以此虛名虛利來利誘佛子。其實可以募款、經營媒體,但誰來做?果乘方便的大菩薩或受居士戒的咒師來做,這是天經地義的事,但決不可誘騙眾生以功德執著,何以故?如功德枷鎖越鎖越牢,解脫輪迴遙遙無期。更不允許這些受比丘或比丘尼戒的僧伽來做,因為這是魔說絕非佛說。這樣了解嗎?

好了,講那麼多為什麼要講那麼多?沒有辦法,因為弟子最近的問題就在這裏,他希望法王一定要公開開示,因為他一個人的力量有限,即使法王對他個人開示,他也覺得力量有限,他希望 法王親自宣說,而且引經據典的解說,所以法王才如是引經據典的解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