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法王開示龍欽巴七抉擇見 三-1《法王開示3》

「二諦」就是代表世俗諦跟勝義諦。為什麼用這個「諦」?諦的意思是真諦,涵義的意思。世俗諦跟勝義諦,意思是什麼呢?世俗諦就是我們世俗所討論的,世俗人都能接受的;勝義諦呢,是指真正究竟的佛理。舉例來講,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時候,我們說,你是個人,你是某某先生,這是以世俗諦看。

那麼以勝義諦來看就是說,這個人他有如來藏,也有佛性,也是未來佛。是不是這樣?所以這就變成勝義諦。世俗諦跟勝義諦,它是一體的兩面。世俗諦是為了詮釋給我們一般普羅大眾容易了解的,勝義諦則是把究竟的佛理講出來,所以二諦是一法的兩面。

而世俗自空論呢,等於是把勝義諦和世俗諦完全分開。沒有錯,如果我們把世俗諦跟勝義諦完全分開的時候,它就講不通了。為什麼?請問一下,我們剛才講那位王先生,王先生他有佛性,他也是未來佛。如果我們講王先生只是王先生,他不可能成為佛,他不可能成為未來佛,那麼這個佛法就沒有辦法建立了對不對?

人永遠是人,佛永遠是佛,那我們幹嘛還追求佛法?你們在這裏不是浪費時間了嗎?你們將來也想成佛對吧!所以,我們不能把世俗諦跟勝義諦分開來,分開來就不成道理了。對不對?

同樣的道理,勝義諦也不能離開世俗諦。因為勝義諦離開世俗諦的時候,法王現在全部都講勝義諦這類的東西,大家可能聽也聽不懂。完全不講世俗諦,不講這些世俗人普羅大眾可以聽得懂的話,完全講勝義諦的話。講完以後你們回去也會說:「聽無啊!」是不是一無所得?

所以,世俗諦跟勝義諦兩者不可分割,只是在詮釋佛法,佛理,或宇宙道理的一種方法。如果把它分割或者互相矛盾的時候,怎麼樣?這個道理就講不通,所以二諦應該是同源。

這是任何稍有佛學知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,世俗諦不離勝義諦,就是這個道理。這在經典上有提到,佛陀也都如是說。所以你們只要是常讀經典的人都知道,「世俗諦不離勝義諦」。所以這是諸佛所說的法教。

那麼,有哪一部經典主張中觀思想是分離世俗諦跟勝義諦的?沒有呀,因為這是不可能的。所以不管中觀思想,或任何一個教派的思想,都不可能把世俗諦跟勝義諦分開。中觀思想主張「緣起性空」這一句話就包含了世俗諦跟勝義諦這二諦。

中觀思想的這一句話很重要,因為這一句話幾乎是涵蓋了中觀思想的主要精髓,這個精髓正是「緣起性空」。

舉例來講,我把手舉起來,這就產生了一個因,不把手放下來手就一定會痠,所以手一定會放下來,就得了一個果。那麼這就是我們世俗人能夠理解的,對不對?所以因果這件事情, 法王講的這麼通俗,就是世俗諦,對不對?手舉起來會不會痠啊?法王預測你,法王有神通,法王知道你手一定會放下來,大家都有神通吧!

那麼,以勝義諦來講,以勝義諦來講這是一個因緣,這個動作是因緣所產生的,因為你把手舉起來是不是個緣起?所以放下去就是一個果。任何事情是由因緣所產生的,乃至於你的誕生,你的父母。我們叫爸爸媽媽,是因為你是他的小孩,你是他們所生,這是不是個因緣?是,這就好像把手舉起,然後放下來如此的簡單。

你為什麼會疼愛你的小孩?因為他不是別人的小孩,他跟你姓,你姓王,那就是王先生的小孩,你看到他特別歡喜,這也是世俗諦大家都能理解的,就是因緣生滅「緣起緣滅」。有一天你死亡了,你再去投胎到李家去,你就變成李家子孫,你就開始孝順李姓的父母,那就是另外一段緣起。是不是?所以一切萬法都是緣起,因緣所產生,因緣所得的果。但是它的本性是什麼? 法王告訴你,畢竟空。

什麼叫作「畢竟空?」雖然你是王家的小孩,你孝順王家的父母,可是你下一世可能變成李家人。如果你真正是王家的小孩,那你應該生生世世永遠是王家的小孩,你就不應該轉世到李家,為什麼你又開始改姓李,然後去孝順李家的父母?你既然孝順李家的父母,那你就不應該再孝順王家的父母…………。所以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什麼?變化無常。

有沒有?無常。事實上不管姓王、姓李,全世界每一個眾生都可能是你父母,因為你們會不斷地輪迴,這時候就感覺到什麼?眾生都是我的父母。這個就不是我們一般世俗諦能夠理解的,有沒有?它就朝什麼?朝勝義諦這條路走了。你們會發現什麼?幻化。

這時你會想到,原來父母也不過是血緣關係,也不過是個肉體的關係。如果以靈魂界來看,誰是誰的父母?這一世我是你父母,下一世你是我父母,這已經是倫常的觀念都錯亂了,是不是這個樣子?可見世俗上任何一件事情,它的本性畢竟空。不是你所執見、我執所見,它是幻化無常。然而幻化這件事情很難去形容,而佛性正是幻化顯現,那麼在中觀的時候它用「空性」,空性代表「佛性」的幻化無常。

但空性既不是「有」,更不是「無」,所以應該講非有非無。對不對?想想,如果你是王家的小孩,那你就應該永遠是王家小孩,你不應該變成李家小孩。所以如果說王家小孩是有的話,它就不應該消失,但你又投胎到李家。對不對?如果李家小孩是有,那就不應該消失,你可能又到張家…..。

所以任何一件事情你仔細去觀察非有、非無,幻化無常。佛理也是如此,沒有辦法去執著任何為有,執著任何為有的時候,就失去了修行的真諦。相對的我們眾生正是執著任何為有,才會輪迴。是不是?舉例來講你的小孩自然受你疼愛?所以小孩還小,而你卻要走的時候,會不會捨不得小孩,捨不得離去?…….那麼超渡時 法王說到西方極樂淨土好不好?你們會說不行,小孩還小,這是不是執著為有?

執著有的時候你就墮入輪迴,我們眾生就是執著萬物為有,所以墮入輪迴不得解脫。所以呢,佛法上,為了破除眾生執著萬物為有,就講任何事皆空,把佛性講成空性,把幻化也用空性解釋。所以它說緣起性空。「性空」這個空就涵蓋了很多意思。這樣理解吧?

為破有執,所以用空這個名詞,但空不代表空無、沒有的意思,它是專為破有執而用的名詞,在整個中觀思想裏頭,佛陀講二十幾年的大般若思想的時候,全部是用空性來破有、有執,了解它的意思吧!所以往後你們再看經典就比較容易懂。

所以講「緣起性空」,這時你們不要再傻傻的來問:「什麼叫空啊?」哇!講空,等法王講……..法王也學佛陀講二十二年,對吧?要知道佛陀講完二十二年還覺得這樣講空又不完全, 法王再講如來藏再講唯識。你們不是要法王講四十九年吧!法王講完四十九年已經掛了,涅槃了對吧?

所以法王只能用涵蓋的意思,講「緣起性空」,空是代表空性,它的意義很廣泛,它是為破有執而設的這個名詞,不代表空是空無,懂嗎?空性是一種勝義諦的涵蓋。那麼任何事情以世俗諦看起來都是因緣生、因緣滅,所以這句話叫「緣起性空」,是整個中觀思想非常重要的精神。

「緣起」是屬於世俗諦,「性空」是屬於勝義諦,「緣起性空」是不是涵蓋了世俗諦跟勝義諦?這兩個是不可分割的。如果你只有緣起,卻失去了性空,那你會執著什麼?因緣的生滅。

你如果執著因緣生滅會不會落入外道思想?生我就執著生,死我就執著死。你看,生我好歡喜,死亡痛哭流涕,是不是執著生滅?那就淪入外道思想。

所以如果你只有世俗諦,就容易執著在生滅,執著在緣起,而不了解性空的道理,不知道一切幻化無常,是不是就淪入外道見地。靈魂沒有死。一下姓李一下姓王,其實沒有變,沒有變的是那個佛性,是不是?沒有變的是那個空性。是不是這樣?所以為什麼講「緣起性空」這句話很重要。你們要回去好好體會。

任何一個人,他的知見如果說主張把世俗諦跟勝義諦分開來講,那這個人就是不知道佛理。因為根本沒有辦法分割。這樣了解吧?

那麼,這個他空的思想就是把世俗諦跟勝義諦給分割了。他們怎麼把它分割呢?聽好,他們認為說:眼耳鼻舌身意識,眼睛看到任何東西,執著的東西,煩惱所帶來的五毒都是真實的。那麼它污染了我們自在的佛性,所以我們要証得佛性之前我們要什麼?把這些五毒消滅,把它滅、把它空掉,六識是可以空除的。把它空掉後再去証佛性。 法王這樣講你們懂嗎?所以這叫什麼?這叫外道的思想。

為什麼?請問一下,把五毒滅了,你要把眼識執著滅掉,那我把你眼睛弄瞎好了;把你的耳識給滅了,那乾脆把耳朵割掉好了;那意識有煩惱,乾脆把腦神經拔掉好了,那這樣就證得佛性嗎?錯。

可見眼識也是佛性的一種顯現,雖然你們有肉眼,可是諸佛卻有五眼六通,這代表什麼?佛性還包括了智慧眼,那個智慧在,但不代表你的肉眼就是障礙,是你執著肉眼所見才叫障礙。這樣了解嗎?

所以如果任何一個教派主張說,一定要把眼耳鼻舌身意識這前面的六識、七識滅掉,然後才能證得後面那個空性、佛性,這樣它已經把世俗諦跟勝義諦給分割了。這樣了解嗎?照這種說詞當然是外道的見解。

中觀的緣起性空一句話就講明了這兩個不可分割的道理,而且在過去所有的經典,佛陀所講的經典,都講了「世俗諦不離勝義諦」,「勝義諦也不離世俗諦」。這樣講了解吧?在大圓滿思想就是講「輪迴界跟涅槃界一如」,所以叫「輪涅一如」。講完了你們就通了,把這個佛理全部都貫通過來了。